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1-08-12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教聯會籌組新工會 評論:政見不同 難以吸引教協會員加入
分段播放:
教聯會籌組新工會 評論:政見不同 難以吸引教協會員加入
收聽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日前宣布解散。另一個教師組織教聯會、會長黃均瑜透露,會內有年輕會員早前已成立新的工會,現時正在籌備,一兩星期後會公布詳情,新工會與教聯會亦會有分工。
教協在旺角和銅鑼灣的服務中心,昨日繼續有不少會員到場購物。有人說,不會加入新的工會,亦有人認為要觀望新工會有無維護教師權益,再決定是否加入。
有評論員認為,教協處理教師權益事務的經驗相對豐富,即使教聯會有新的工會,教協會員未必全數過戶。
記者汪溟曦報道
教協在旺角和銅鑼灣的服務中心,昨日繼續有不少會員到場購物。有人說,不會加入新的工會,亦有人認為要觀望新工會有無維護教師權益,再決定是否加入。
有評論員認為,教協處理教師權益事務的經驗相對豐富,即使教聯會有新的工會,教協會員未必全數過戶。
記者汪溟曦報道
劉澤星:絕大部分疫苗過敏個案屬毋須擔心類別
收聽


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設立「疫苗過敏安全門診」,為有過敏問題而獲轉介的求診人士提供評估服務。醫管局數字顯示,有關門診現時累積個案超過4千宗,其中約1200宗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過敏反應,另外約2800宗仍未接種疫苗但有過敏病史。有報道引述求診人士表示,接獲通知,要輪候7年才見到醫生。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港島西醫院聯網內科部主管劉澤星,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到目前為止該門診接到的個案中,絕大部分屬於毋須擔心的敏感問題。他說,明白市民的憂慮,接下來會與其他聯網分享之前所得的經驗,將個案撥至其他6個聯網協助處理。
對於有報道引述求診者要等幾年才可以見醫生,劉澤星說,院方只是先為對方安排求診日期,之後會逐個個案再問清楚情況,並非真的要等幾年時間,期望未來幾個星期可以盡快處理。
記者潘潔平訪問了劉澤星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港島西醫院聯網內科部主管劉澤星,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到目前為止該門診接到的個案中,絕大部分屬於毋須擔心的敏感問題。他說,明白市民的憂慮,接下來會與其他聯網分享之前所得的經驗,將個案撥至其他6個聯網協助處理。
對於有報道引述求診者要等幾年才可以見醫生,劉澤星說,院方只是先為對方安排求診日期,之後會逐個個案再問清楚情況,並非真的要等幾年時間,期望未來幾個星期可以盡快處理。
記者潘潔平訪問了劉澤星
美食博覽不設試食 有參展商憂慮影響氣氛
收聽


由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美食博覽,去年受疫情影響,停辦一年,今年再次復辦,今日起一連五日在灣仔會展舉行。部分參展商接受電子消費券付款,有商戶認為可帶動消費,對生意感樂觀。
不過,由於疫情仍然持續,大會今年不設試食,有參展多年的商戶擔心氣氛大受影響,預計生意較往年少,打算以其他方式吸引客人掃貨。
大會實施多項防疫措施,包括所有入場人士要戴口罩、多個位置提供酒精搓手液等。不過有專家認為,措施力度有限,又認為應先確保外防輸入方面守得緊,才全面恢復本地的大型消費活動。
記者陳曉筠報道
不過,由於疫情仍然持續,大會今年不設試食,有參展多年的商戶擔心氣氛大受影響,預計生意較往年少,打算以其他方式吸引客人掃貨。
大會實施多項防疫措施,包括所有入場人士要戴口罩、多個位置提供酒精搓手液等。不過有專家認為,措施力度有限,又認為應先確保外防輸入方面守得緊,才全面恢復本地的大型消費活動。
記者陳曉筠報道
深水埗全港最長跨度行人天橋 連接兩屋邨及海濱
收聽


深水埗海盈邨及海達邨,新設一條長跨度天橋,連接兩個屋邨和海濱,橫跨多條交通繁忙行車線,是全港公共屋邨最長跨道行人天橋,明日起正式啟用。
房屋署總建築師黃至中表示,設計這條新跨道行人天橋時,已考慮日後新增人口的需要。
房屋署總結構工程師何美玲說,這條新的行人天橋長約145米、闊約6米,並首次採用新的建造方法,可減少工程對附近交通及道路影響,測試亦顯示這條天橋可承受十號風球的風力。
實習記者胡志城訪問了黃至中和何美玲
房屋署總建築師黃至中表示,設計這條新跨道行人天橋時,已考慮日後新增人口的需要。
房屋署總結構工程師何美玲說,這條新的行人天橋長約145米、闊約6米,並首次採用新的建造方法,可減少工程對附近交通及道路影響,測試亦顯示這條天橋可承受十號風球的風力。
實習記者胡志城訪問了黃至中和何美玲


南韓射箭手安山一頭短髮引起當地女性維權爭議。(美聯社資料圖片)


房署介紹長跨度行人天橋的構思。(實習記者胡志城攝)


這條長跨度行人天橋長約145米、闊約6米,是公屋屋邨中跨度最長的行人天橋。(實習記者胡志城攝)


長跨度行人天橋模型。(實習記者胡志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