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3-01-02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當局爭取周日通關 商界指若初期每日兩萬配額可接受
分段播放:
當局爭取周日通關 商界指若初期每日兩萬配額可接受  收聽facebook
政府正努力爭取最早在本月8日實施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初期會設有配額,建議雙方人員往來都要先取得陰性核酸檢測結果。

當局為準備好交通工具及人手安排,稍後會進行演練。鐵路工會聯合會預期,羅湖、落馬洲和高鐵西九龍站會重開,硬件已經準備就緒,相關職員亦收到指示,今日起陸續返回車站報到。

廠商會就認為,如果初期配額每日兩萬人次是可以接受,逐步增加至10萬人次就更理想,但不需要特別優待商界。

記者仇志榮報道。
學者指通關將推高通脹 對低收入市民影響大  收聽facebook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元旦發表網誌,表示對今年本港經濟審慎樂觀,近日感受到零售市道氣氛進一步好轉。隨著內地及本港的檢疫措施放寬,預計訪港旅客人數將明顯反彈,旅遊、零售及餐飲業有更大的復蘇動力。

不過踏入2023年,多項服務已立即或正部署加價。兩間電力公司已經在元旦上調電費,專營巴士向政府申請加價一至兩成,的士則計劃上調起錶價,亦有大型連鎖餐廳加價。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本港恢復通關會推高通脹,市民感受最深可能會係食物及交通費用,預計低收入市民的影響最大。

記者羅煒皓訪問了李兆波。
工展會閉幕 廠商會估計生意額可達10億元  收聽facebook
為期24天的工展會,昨日在維園閉幕,不少攤位都減價速銷,吸引好多市民「掃平貨」。有市民表示,今年場內恢復試食令他們的購物意欲提升,但亦有市民基於疫情考慮,表示不會在戶外除口罩進食。

有參展商表示,恢復試食對營業額帶來正面影響。主辦的廠商會表示,自從開放試飲試食之後,生意額至少有一兩成增長,估計今屆工展會生意額可達10億元,入場人次達100萬。

記者李嘉雯報道。
有內地民眾冀通關來港消費打疫苗 學者對內地經濟謹慎樂觀  收聽facebook
內地由公布「新十條」起,逐步放寬疫情防控至今近1個月,有在北京的港人說,社區明顯多了人確診,他經營的食肆生意,跌至新冠疫情以來最差,近日才回升。

隨著內地即將對外通關,有民眾說,期待再來香港,除了消費,亦打算「溝針」接種復必泰疫苗。踏入新一年,有學者說,對內地經濟謹慎樂觀,由於疫情爆發期未結束,不知道重症及死亡個案有多大影響,需時觀察。

記者黃凱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