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昨日正式開放予公眾,發展局表示,致力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積極發展的同時亦重視保育,以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社區。
公園佔地約37公頃,分為「生態區」、「農業區」及「訪客區」三個管理區域,公眾可在「訪客區」參觀及觀賞雀鳥,並可透過預約導賞,深入了解「生態區」和「農業區」。
屬於核心保育部分的「生態區」佔地約21公頃,土木工程拓展署將部分旱田、荒廢的農田或生態價值相對較低的農地復修為不同的濕地生態環境,包括稻米田及沼澤等,將塱原原來約14公頃的濕地,增加至22公頃,並維持塱原的生態環境多樣性,為野生動物提供合適的覓食、棲息及繁殖地方。
「農業區」佔地約11公頃,在漁護署管理下將農田租予農戶用作生態友善耕作。
「訪客區」則佔地約5公頃,提供訪客設施及用作教育活動,設有塱原自然生態中心、觀鳥屋、濕地廣場、木板步行道等。
土拓署高級工程師周夏露表示,政府在推展北部都會區的同時,亦十分重視提升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塱原位於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之間,是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團隊透過積極保育和修復,致力提升區內濕地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