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住宅的「預計供應量」與「預計落成量」是不同概念,不能相提並論,政府公布預計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整體供應量時,都是以相關客觀數字為基礎。
何永賢在社交專頁發文,表示留意到最近網上有關私人住宅供應量的討論。她解釋「預計供應量」是指預期在未來三至四年可供出售的單位,包括「貨尾」單位;而「預計落成量」則指預計在未來五年會興建好的新單位,包括「樓花」單位。
何永賢說,如果供應量只計及新單位落成量,便會多計了在樓花階段已賣出的單位,同時又少計了已落成但仍未售出的貨尾單位,以及預售樓花的確實供應。
何永賢又提到,公布數字要注意一致性,不能常常改變基礎,以免引起誤解和混亂,亦方便逐年比較,分析趨勢及變化。她說,當局上星期公布,截至去年底,預計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整體供應量約為10萬7000個單位,比2014年上升近45%,反映政府已成功扭轉以往供求失衡的局面,未來三至四年的私人住宅預計供應量將維持在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