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布針對全球的對等關稅措施,除了早前徵收的20%關稅外,還會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34%對等關稅,令新徵稅總額達到54%。另外,美國取消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包裹豁免關稅政策,5月2日起生效。
立法會商界議員林健鋒批評美方的霸權主義,損人不利己,影響全球正常貿易交往。在中美貿易戰下,港商已將部分廠房或生產線搬遷至亞洲地區,但美國今次再向東南亞國家徵收關稅,打擊港商部署,他們反映暫時只能靜觀其變。他期望特區政府在招商引資、土地及稅務政策方面要更靈活,簡化輸入勞工政策,以加強競爭力,銀行界亦要盡量協助受影響行業資金周轉。
立法會工業界議員吳永嘉表示,美方今次取消小額包裹豁免關稅政策將影響電商行業。他指出,以往小型貨品輸美不用繳稅,日後將影響電商運作,認為關稅政策無疑將推高當地物價及通脹,利率難以向下,影響到生產型企業的借貸成本。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認為將影響到全球供應鏈,影響深遠,預計美國消費者將要付出較高價值,購買進口產品,亦將影響輸美產品在當地的銷量,增加當地通脹以至全球不穩定性。林宣武又預料美國取消小額包裹豁免關稅政策,將影響到電商佈局,至於運輸時間亦可能延長,因當地海關要花人力物力處理。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美國再加徵關稅後,不排除出現將成本轉嫁入口商的情況,從而影響到美國消費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