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階段「走塑」實施一周年,綠惜地球的調查發現市面超過70間零售商、大型網店及網購平台等,早前仍有售賣標榜「環保」、「可降解」、「可堆肥」的受管制「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包括保鮮袋、垃圾袋及寵物拾便袋等。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出,一般人難以分辨「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而環保署的「截塑」網站亦沒有提供相關「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的標籤,導致商界未必能清楚辨識。但署方有為部分業界例如洗衣、物管等提供足夠標籤,陳永傑質疑一致性不足。
陳永傑希望環保署能清楚說出哪種物品最容易含有「氧化式可分解塑膠」成份,並多作宣傳,令買賣雙方能提高警覺,特別如有「可降解」、「可堆肥」等字眼便要留意,會否含有「氧化式可分解塑膠」成份。他指出不少人誤以為「可降解」就很環保,實際是只將產品分解成微塑膠,形容只是「漂綠」的手段。
環保署助理署長黃智華在同一節目上說,當局過去一年巡視超過兩萬個零售點,並因應綠惜地球的調查,再作出巡視,發現一個零售點涉及出售「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勸喻後已將產品下架。而過去一段時間已發出1000封信予寵物及動物零售店,提醒留意相關法規。他說去年實施有關法規時,已經與物管業界、零售業界舉行講座及發放資訊,當局亦會做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