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今日起至下月2日舉行。德國汽車製造商平治行政總裁康松林(Ola Kaellenius)在展覽會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據悉中國及歐盟正就電動車進行討論,希望歐盟為中國製的電動車提供公平競爭環境,認為單靠實施關稅是「最粗暴的手段」,雙方應尋求雙贏方案,認為經濟體要有充分競爭。
德國大眾汽車行政總裁奧博穆則指,大眾過去在內地有巨大產能,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未來或需要經歷類似在德國出現的「規模調整」過程。
日產汽車中國業務主席馬智欣亦在上海車展接受訪問時表示,目標在2026年底前,在內地再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相當約14億美元,認為中國的汽車品牌發展迅速,日產對市場的反應較慢,計劃在2027年夏天之前推出約10款新能源汽車,有望扭轉在華銷量下跌的勢頭。
內地車企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則指,美國關稅對中國車企的影響確實存在,但影響不大,公司亦從未大規模出口至美國市場,目前正尋找機會將巴西作為生產基地,並向附近地區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