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首席獸醫師楊莉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因應網購寵物可能涉及釣魚詐騙,署方設立專責調查小組,檢視網上的動物銷售及繁殖廣告,同時處理相關投訴,發現部分情況與其他類型的網騙很相似,不法分子會利用假帳戶或即時軟件的高度匿名,導致買家難以追查真實身分,不法分子亦可能利誘獎賞市民領養動物,牽涉金錢交易。
楊莉指出,寵物店可以在網上賣廣告,但售賣寵物時需要出示動物的實體,而且要在其獲發牌照的實際處所進行;如果賣家的寵物屬於自家繁殖,署方會根據繁殖場的寵物數量而發出「A牌」或者「B牌」,如果市民不肯定相關牌照是否有效,可以致電漁護署熱線核實。
楊莉提到,合法來源的寵物包括入口或者本地繁殖,如果賣家指稱狗隻是入口,必須提供相關入口證,而如果報稱是本地繁殖,就應該能務提供由漁護署加簽的狗隻繁育者聲明書,亦即俗稱的「黃紙」。
消委會聯同漁護署邀請註冊獸醫參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來自網購的貓狗較多健康欠佳。楊莉說,不少市民對網購寵物的風險認知不足,因此早前推出專題網頁「寵物釣魚詐騙」及宣傳活動,同時與消委會一齊做調查,期望提高市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