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稱非本地培訓醫生助部份病人輪候內視鏡檢查時間縮短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醫管局稱非本地培訓醫生助部份病人輪候內視鏡檢查時間縮短

2025-05-19 HKT 07:43
分享工具 facebook
  • 葉錦寧(左)和梁崇芬(右)是來港交流的非本地培訓醫院,他們在內地已取得「副主任醫師」資格。(孔令輝攝)
    葉錦寧(左)和梁崇芬(右)是來港交流的非本地培訓醫院,他們在內地已取得「副主任醫師」資格。(孔令輝攝)
林漢山報道
現時全港有大約30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醫管局全職工作或交流,部份人會在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提供服務,包括替病人進行胃部內視鏡檢查,即一般簡稱照胃鏡。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冼藝泉表示,如果「非緊急」病人選擇到應急醫院進行內視鏡檢查,輪候時間會較其他公立醫院短,由一年縮短至2、3個月,他又希望有更多專科醫療人才來港,紓緩人手不足問題。

冼藝泉又說,去年應急醫院進行的內視鏡檢查佔聯網同類檢查總數約18%,患有胃痛、胃酸倒流、胃潰瘍等疾病,並獲醫生轉介的18至75歲「非緊急」病人,可自願選擇到應急醫院接受檢查,截至上月底已為近5500個病人完成內視鏡檢查。

由內地來港交流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梁崇芬和葉錦寧,現時一星期有4天在應急醫院為病人照胃鏡、切息肉等,1天在大埔那打素醫院照腸鏡。有18年臨床經驗的梁崇芬說,香港與內地的醫院系統不同,初時擔心會不習慣使用英文醫學術語,但經過培訓後很快已經掌握到,用廣東話與病人溝通亦沒有問題。有14年臨床經驗的葉錦寧表示,香港醫療系統在診治流程和跟進病人個案方面,做得相當好。

醫管局資料顯示,截至4月30日,全港共有301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醫管局工作或交流,包括234名全職工作醫生和67名參與交流的醫生。在這批全職醫生中,有55%取得英國的醫學資格,14%取得中國內地的醫學資格;交流醫生中,50人是來自大灣區及上海、17人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英國等地,涵蓋超過10個專科,包括麻醉科、綜合內科、眼科、放射科及外科等。

醫管局稱非本地培訓醫生助部份病人輪候內視鏡檢查時間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