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關長陳子達表示,海關現時每日在海陸空口岸要處理的人流及貨流均屬海量,以往主要靠前線人員的經驗及情報分析,大部分是利用人力,部門正朝著智慧海關方向發展,將來具備大數據能力後,就可以透過人工智能,偵測高風險的旅客及貨物,令海關作出更精準的評估。
陳子達接受《星島日報》專訪表示,旅檢通道方面,以最繁忙的羅湖口岸為例,每日有海量的旅客經過,海關日後可透過影像分析技術,以助提升海關揀選高風險旅客的能力。他表示,海關正發展一套名為「智慧海關資訊科技基建設施」系統,具備人工智能運算能力,相關撥款已獲立法會批准。
在貨流方面,陳子達說,貿易單一窗口第三階段將於明年開始推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鼓勵業界預報電子貨物資料,包括貨物艙單及進出口報關單,令海關不再只限於利用8項數據進行風險評估,而是多達超過30項數據,屆時海關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加大,於貨運渠道進行數據分析,更精準地評估及研判揀選貨物進行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