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最新失業率為3.4%,共12.9萬人失業,就業不足率上升至1.3%。工聯會權益委員會表示,建造業、住宿服務業、餐飲服務活動業有明顯的升幅,均是輸入外勞較多的行業,各項輸入外勞政策對特定行業的衝擊,尤其「補充勞工計劃」無上限批出申請,以至行業的失業率有明顯上升,促請特區政府及時檢討調整各項輸入外勞計劃,特別應全面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對失業嚴重的行業及工種,凍結並逐步削減輸入外勞名額。
工聯權委說, 截至2月,「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累計批准51000個低技術工種外勞申請,涉及侍應、房務員等26個不得輸入工種。建造業失業率從3.8%增至5.7%,高於整體失業率3.4%,認為建造業外勞普遍採用月薪制,與本地日薪工友形成競爭,無可避免本地工友將淪為替工。
工聯權委指出,有工會反映,在僱主輸入外勞後,本地工人出現開工不足,甚至出現裁員現象。議價能力低的中高齡及兼職工友處境尤為艱難。不管是工會調研,還是統計處的數據都能反映外勞的大規模輸入已對基層就業產生實質性的衝擊。
工聯權委建議,特區政府因應不同行業實際就業情況,及時檢討調整輸入外勞計劃,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全面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對失業情況嚴重、工資收入受壓的行業和工種,凍結並逐步削減輸入外勞名額,設立煞停機制;以及積極推動就業優先政策,採取更多具針對性的鼓勵就業措施,充分發掘和釋放本地潛在龐大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