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除自行興建行人連接通道,亦透過免補地價提供誘因,鼓勵私營機構在合適地點加建行人連接通道,政策受到社區及私營機構歡迎,認為是政府善用市場力量、與私營機構攜手合作的成功例子。
甯漢豪在網誌表示,早前出席連接太古廣場與夏慤花園的「金鐘二橋」開幕儀式,項目於4月底已開放使用。這段天橋不僅是行人連接通道,更見證政府與私營機構攜手合作,用好政策加強社區連繫性和行人暢達度。
局方表示,政策以免補地價提供誘因,鼓勵私營機構承擔參建行人連接系統,促進有關設施提早落成。當中私營機構負責行人通道的設計、興建、管理及保養責任和相關支出,並提供24小時開放的無障礙通道供市民享用。局方評估申請項目的考慮因素就包括行人暢達度、區域性連繫度、對連接行人網絡的影響,以及能否達致以人為本。除了最近完成的金鐘二橋,以及連接金鐘長江集團中心二期的夏慤道行人天橋,還有10個項目獲批並陸續開展工程,項目分別位於九龍東、灣仔、尖沙咀、銅鑼灣及紅磡人流相對多的地區,期望逐步提高行人暢達度。
甯漢豪表示,局方會繼續宣傳和善用政策,鼓勵和支持更多私人發展商自資興建行人天橋或隧道,為市民營造更方便、更連貫及更優質的步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