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數字顯示,中西醫協作膝骨關節炎治療服務先導計劃推出近一年,截至3月底,約280名病人參與,病人經治療後,疼痛分數由平均約6分下降至近4分,反映疼痛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先導計劃指定的公立醫院服務點,今個月起亦增加至5間。
新界西醫院聯網矯形及創傷科部門主管尹耀宗表示,膝骨關節炎在香港非常普遍,尤其是長者,幾乎每個人都會患上不同程度的膝骨關節炎,加上近年的個案數字有上升趨勢,亦有年輕化的現象。目前西醫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方法主要是以手術換人工關節、透過止痛藥止痛、進行物理治療等,但往往在公立醫院輪候手術,都需要等待一段較長時間,加上部分病人服用止痛藥後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透過中西醫協作的模式就可以在病人輪候的過程期間,為病人提供舒緩服務,減慢退化的速度,配合部分中醫技術,例如針灸、推拿等等,以另外一個方式舒緩病人的痛楚。
尹耀宗說,有病人在完成整個治療後,得到明顯改善,亦不再需要輪候手術,期望技術日後除了為病人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亦可以縮短公立醫院病人手術的輪候時間。
醫管局去年初開始與内地中醫院進行交流,並借鑑相關經驗,在香港構建適合的臨床方案和服務模式。去年5月,在博愛醫院首次以中西醫綜合門診模式,開展中西醫協作膝骨關節炎治療服務先導計劃,截至今個月,服務已經擴展至5個醫院聯網,包括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仁濟醫院以及博愛醫院。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黃巧雲表示,現時先導計劃的進度良好,病人反饋亦佳,期望日後可以將服務擴展至所有聯網,並成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