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教師獲卓越教學獎及嘉許狀 有教師在不同學科加入價值觀教育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29教師獲卓越教學獎及嘉許狀 有教師在不同學科加入價值觀教育

2025-07-04 HKT 16:38
分享工具 facebook
  • 張炳傑(左一)與團隊獲得卓越教學獎。(張連登攝)
    張炳傑(左一)與團隊獲得卓越教學獎。(張連登攝)
  •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在政府總部舉行頒獎典禮。(實習記者何胤樞攝)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在政府總部舉行頒獎典禮。(實習記者何胤樞攝)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在政府總部舉行頒獎典禮,今屆共有29名教師獲頒卓越教學獎及嘉許狀。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羅秀玲與她的團隊在價值觀教育中獲得卓越教學獎。她提到課程採用全校參與模式,以中華文化為主幹,將價值觀教育加入在不同學科及全方位學習活動中,包括品德、國民教育;學校亦在北京、上海、大灣區合共有12間姊妹學校,每一年會安排不同交流活動。

她提到學校設計了國民教育學生表現指標,將國民、國安教育加入課程,並列入觀課、評課的重點,當中老師在自然連繫、有機結合國民、國安教育的成效頗高。她提到人文科及中文科是推動國民、國安教育很好的平台。例如在中文科,老師講解《愚公移山》中「躺平」一詞,指出中國農民若以一個躺平的態度,不種食物、稻米,會引發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中文科主任(非華語學生)張炳傑與團隊獲得卓越教學獎。他提到學校由13年前開始收非華語學生,從而著手編制非華語學生中文教材,至今已經推出至第3個版本;學校亦為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推出與主流學校不同的教學模式,初中總共有5個程度的中文課程,巔峰時期試過初中12班中文堂同時上課。

學校去年與教育局合作設計中文繪本教學,張炳傑認為閱讀對學習中文十分重要,沒有輸入就很難有輸出,非華語學生中文能力較弱,但在其他方面與主流學生無異,因此利用繪本激發非華語學生的思維,藉圖畫思考更多。

他提到坊間有誤解,認為非華語學生很難教,但其實他們很主動舉手發問、發言,不怕犯錯,當老師提點後就會改正。

29教師獲卓越教學獎及嘉許狀 有教師在不同學科加入價值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