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建議在龍鼓灘及屯門西提供總面積約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當中包括透過近岸填海造地約190公頃,其中約145公頃位於龍鼓灘及約45公頃位於屯門西,並改造約111公頃現有土地。
當局建議,以 「智綠產業港」 作為發展定位,主力發展四個具增長潛力的核心產業,分別是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和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政府建議採用現代化「園區式發展」,營造有別於傳統工業區的發展格局。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為改善交通連接,建議興建全新的跨灣橋連接龍鼓灘填海區至龍門路。又會將現有屯門公眾貨物裝卸區搬遷至屯門西填海區,釋放屯門第16區約4公頃土地的發展潛力。
根據方案,龍鼓灘的近岸填海面積約145公頃,規模較2020年原先的填海方案減少了三分之一,內河碼頭內港的填海面積則會由40公頃輕微上調至約45公頃,以提供足夠沿海地段供產業發展。發展局透露,早前曾考慮屯門西地區的規劃以住宅發展為主,但經考慮持份者和業界, 認為應善用屯門西地區的地理優勢,提供更多空間以發展不同產業。
政府計劃,明年內展開改劃和其他法定程序,視乎政府工務工程開支預算分配及融資安排,現階段希望以2028年初展開龍鼓灘的填海工程及在2029 年產出首批用地為工作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