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今日一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超過11個小時。渠務署表示,派遣超過180支緊急應變隊伍處理水浸個案,重覆巡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因淤塞容易引致水浸的地點。
渠務署在社交專頁表示,截至下午5時正,已確認29宗水浸個案,全部完成清理。至於其他涉及主要道路的水浸求助個案,已大致完成處理。而仍在處理的餘下水浸求助個案,集中於沙田,大埔,元朗及北區,並分佈於不同地點,但不涉及主要道路,目標於短時間內盡快完成清理。儘管本港多處在暴雨下出現水浸,情況總算可控。
渠務署表示,多年來一直採用「防洪三招」,即截流、蓄洪及疏浚,建造4條共21公里長的雨水排放隧道、5個總容量共25萬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及超過100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這些大型防洪設施在暴雨期間發揮重要作用,默默守護著市民,並見證多年來香港發展的不斷進步,將今次暴雨期間發生嚴重水浸的風險大幅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