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增3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當前本港的風險水平以輸入個案為主,但要留意有關確診個案的居住地方,是否出現其他感染,因為白紋伊蚊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病毒,同時近期的風暴及下暴雨,氣候環境因素較易造成積水及蚊患,加上鄰近地區出現爆發,令香港出現更多個案的風險增加。
曾祈殷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預料輸入個案會穩定地上升,因為廣東省個案較多,而香港與廣東交往頻繁,亦有不少港人在內地居住,如他們感染後回港求診,輸入個案就會上升,另外要視乎香港的防蚊控蚊措施,會否有走漏個案等,有關因素都會影響本港會否出現本地或群組個案。
曾祈殷指出,除了依靠政府滅蚊,市民亦要負起責任,包括如非必要避免前往高發病地區,如到過有關地區,回港後14天就要不停使用防蚊用品。如果出現病徵,包括發高燒、嚴重關節痛、皮疹,要盡快求醫。他表示,有15%至35%的感染人士在發病的首7天,病徵輕微到未必能察覺,在社區遊走會有機會將病毒傳開,又呼籲如到郊區應穿長袖衣物並避免在黃昏和早晨時份前往,因為蚊的活躍度最高。
曾祈殷又提到,不要輕視關節痛,或會導致後遺症,可能會持續數月至數年,有文獻指出大約三成至六成人士感染後出現慢性關節炎,除了影響生活質素,亦有機會要做物理治療及服用抗炎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