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發表有關港商拓展內地電商零售市場的調查報告,結果反映香港產品普遍受內地網購消費者歡迎,78%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網購香港產品。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品牌的信任度高,對產品有高度評價。
調查於去年第二至第三季進行,訪問了2200位來自内地不同城市的中產或以上消費者,了解他們網上消費行為,及對香港產品的喜好,幫助港商更好制定合適的業務策略,掌握內地電商零售市場的商機。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內地消費者習慣線上購物,平均每月網購9.4次,尤其是一線及大灣區城市更超過11次。她提到,內地消費者在網購時最重視產品是否「真品」而非單純追求低價,港商正好能善用香港產品的優良品質,及香港品牌在內地良好信譽的優勢,拓展內地電商市場。她表示,港商應靈活運用傳統貨架類平台,例如京東、天貓等,及利用直播、短視頻方式進行推廣,利用精準營銷策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貿發局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趙永礎指出,內地網購消費力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但三線城市正逐漸成為市場焦點。消費者普遍期望快速到貨,要求越來越高。他提到,內地消費者較喜歡網購的香港產品是消費電子及電器產品、其次是奢侈品和時尚產品;有網購香港產品的內地消費者花費在兒童產品、藥品及保健品、寵物產品的平均訂單金額都較總體高,值得港商留意。
貿發局經濟師(大中華區)朱德軒表示,根據內地電商和服務商的個案研究,港商可考慮利用多渠道營運策略,包括同時借助傳統貨架類平台及新興平台,例如小紅書、抖音等,覆蓋不同消費群、提升流量。他提到,有個案顯示,儘管企業可與網紅合作開展「網紅行銷」,但需以市場分析和數據為基礎,選擇適合自身產品的網紅代言,但避免手法太商業化,應善用「種草」營銷,才能提高推廣精準度,達到最佳營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