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上周末至本周初天氣不穩,在8日內發出4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何宇恒表示,在周二前的大約一個星期,部分人工智能模式已開始捕捉到這一次特別大雨的過程,預報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雨帶會影響廣東沿岸,預計在廣東沿岸部分地區,24小時的累積降雨量會相當大。他說,雖然這些人工智能模式對降雨具體分佈的掌握未必完全準確,但總體仍能讓天文台能於較早時間作出預測提供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天文台較早對大雨作出預報。
何宇恒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說,天文台在2023年中開始,逐漸引進和試驗運行一系列人工智能天氣預報模式,直至大約去年中至下半年起,部分預告模式已提供到直接降雨預測。但這仍是很新的技術,在應用於天氣預測方面只屬初步階段,需要繼續驗證表現。
他表示,目前來說,人工智能對中期預報,即未來10天大範圍天氣形勢預報的表現已經達到傳統模式的水平,甚至稍微較傳統模式優勝,包括高空反氣旋、熱帶高壓脊的位置和強度等,都較傳統模式優勝。現時亦可以肯定人工智能模式,對熱帶氣旋的路徑預測的誤差亦較傳統模式優勝。他以去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情況為例,以傳統模式,去到預報期的第5天,熱帶氣旋位置預報的路徑誤差大約介乎500公里至近800公里,而以人工智能模式的誤差大約是300至500公里。但在颱風的強度預報方面則明顯偏弱,這亦是未來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何宇恒又提到最新的天氣狀況,現時位於呂宋附近的低壓區今早已進入南海東北部,現時的評估是該低壓區不會顯著增強,預計到下星期初期,南海北部一帶仍然會有些驟雨。至於在關島以北海域的低壓區,今早已經增強為一個熱帶風暴,預料在未來數天會逐漸發展,並採取偏西方向移動,大致移向台灣一帶,但之後的路徑和強度仍然存在變數,暫時預計會有較大機會移向福建和廣東沿岸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