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注不適切居所住戶的團體發布調查結果,發現各類不適切居所在7月錄得的日間平均最高溫度為30.8度,最高日間溫度介乎32.1至39.9度;其中最高溫是來自「天台、平台及閣樓」單位。而這些居所的夜間最高溫度錄得36.3度,最高體感溫度達44 度;認為酷熱情況最為嚴峻。
葵涌劏房街坊會及低碳想創坊於上月,透過室內溫度監察、電話問卷調查及個案家訪,對葵涌區31戶不適切居所,包括一般劏房、工廈劏房和「天台、平台及閣樓」,進行為期20天的室內溫度調查,並以同區公屋戶作比較。期間天文台共發出15 次酷熱天氣警告,並出現9個熱夜,即達天文台定為當日低溫達到28度或以上的晚上。
調查指近九成受訪居民認為酷熱天氣對身心健康有極大或頗有影響,對其心情產生負面影響。有天台劏房住戶說,天氣酷熱,只能多開風扇和多洗澡,電費負擔亦加重,只靠中電單次性津貼不足夠,希望政府能補貼相關費用。
團體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應重視室內熱夜健康風險,制定針對酷熱天氣的管治政策;建議關愛基金在每年酷熱天氣警告頻繁的月份,為不適切居所住戶提供限時的酷熱天氣津貼;此外,增設社區避暑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