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早前頒發2025年度優秀青年獎,今年共有14位優秀青年獲奬。有獲奬醫生改進地中海貧血治療規程,並引入電子系統處理化療處方,讓病人及早發現是否出現併發症,及早治療;亦有獲奬醫生引進新的關節置換手術,加快病人康復進度。
獲獎者之一、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陳家樂說,他本身是一名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2017年進行專科培訓時,接觸地中海貧血病,發現全球相關數據並不多。其後他領導九龍西醫院聯網地中海貧血服務團隊,改進治療規程,並將併發症篩查計劃,由原本只包括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的病人,擴展至非輸血依賴型的患者,至今服務約200個病人,幫他們及早發現地中海貧血病引致的併發症,及早獲得所需治療。陳家樂又引入電子系統處理化療處方,加快服務流程。
大埔那打素醫院矯型及創傷科副顧問醫生林欣婷分享,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傷口較大,需要較長時間康復。數年前,林欣婷到日本交流,學習微創技術,回港後便提倡「微創牛津半膝關節置換術」,使傷口從傳統手術後的大約10厘米,大幅減少至3厘米,減輕術後痛楚之餘,不少病人更在麻醉藥效過後不足3小時,便可活動腿部和步行,縮短住院時間。
另外,現時全港公立醫院一年約有600宗全髖關節置換術,當中超過九成沿用傳統方法,但術後病人的活動能力會有限制,林欣婷從德國引入新的髖關節置換術,透過肌肉間隙進入手術部位,避免肌肉嚴重受損,加快病人康復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