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與威爾斯醫院早前組成跨專科團隊,去年成功為一名懷有孖胎的孕婦修復主動脈,保住三個人性命,團隊形容個案極罕見及有參考價值,相關報告已刊登在國際心胸外科醫學期刊。
來自心胸外科、婦產科、麻醉及深切治療科的跨專科團隊在記者會交代詳情。事主36歲,第二次懷孕,產檢大致正常,懷孕25周時胸口不適及氣促入院,發現有急性A型主動脈撕裂。團隊短時間內商議後決定為已經心衰竭的事主立即做手術,以「母體行先」,未有即時剖腹生產,希望增加胎兒的生存機會,團隊最終成功進行「主動脈根部置換術」修復主動脈,手術進行4個多小時,較一般需時少一半,以減少對事主的影響。事主手術後4日離開深切治療部,其後使用抗凝血藥,及至31周後入院剖腹,產下一對「孖仔」,至今一歲多。
事主陳女士表示,據她所知,沒有家族病史,事發當日氣促不適,入院後才知道情況危險,幸得醫護團隊救治,感恩自己及「孖仔」安全健康,團隊亦在她手術後提供「暖心」的跟進。
團隊成員之一、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授兼威爾斯醫院婦產科榮譽顧問潘昭頤解釋,今次的個案涉及「升主動脈瘤」,造成主動脈撕裂,如沒有適當跟進治療,只有20%可以生存,妊娠期間出現這個情況是非常罕見。她說,根據文獻,全球20年來只有29宗案例,每100萬名孕婦平均只有5.5宗個案,大部分都有家族病史。
她指出,懷孕期間的主動脈撕裂機會較平常增加四倍,尤其因為孕婦的心臟及血管量會增加,以支持體內胎兒生存,加上荷爾蒙變化,增加主動撕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