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早前修訂本地生獲資助入讀八大條件,包括要居港滿兩年。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本港高中學額非常充裕,毋須擔心有大量學生來港插班找不到學位。教育局將會優化新學年插班安排,區域教育服務處的支援將擴展至中六級別,包括提供各區學校插班資訊,以及在有需要時協助安排學位。
蔡若蓮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本港不會出現未來幾年大量「雙非」學生來港就讀的情況,社會毋須為此擔心,她又強調,「雙非」學生亦是香港永久居民,是香港的一份子,有自由選擇入讀香港的大學,不應將他們與本地學生對立。
蔡若蓮解釋說未來數年有15萬「雙非」學生來港的講法,建基於多個假設,包括2008年起出生的「雙非」學生過去一直沒有來港,這些人全部在內地修讀文憑試課程,並且均有意來港讀大學,但觀察過去數年的情況,這些條件未有同步出現。
蔡若蓮表示, 未來中小學學齡人口均呈下降,而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維持每年15000個不變,相信隨著學齡人口轉變,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將增加。她不認同受養人簽證持有人來港升學,削弱本地生入大學機會,因為中學文憑試一般採用水平參照評級,不會因為有「聰明人」應考就令本地學生成績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