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東江縱隊後人受先輩薰陶 不同方式為國貢獻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抗戰勝利80周年|東江縱隊後人受先輩薰陶 不同方式為國貢獻

2025-08-31 HKT 09:26
分享工具 facebook
  • 東江縱隊後人盧光華(右)受父親抗戰經歷啟發,長大後決定參軍。(趙嘉駿攝)
    東江縱隊後人盧光華(右)受父親抗戰經歷啟發,長大後決定參軍。(趙嘉駿攝)
在1943年抗戰期間成立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當時中共在華南敵後戰場的主力部隊。有東江縱隊的後人不忘先輩奉獻精神,以不同方式繼續貢獻國家,亦期望年輕一代更好了解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王衛平的父親王國華,曾經在東江縱隊司令部的電台工作,負責部隊以及跟延安黨中央之間的聯繫,確保情報傳遞及時和準確。他形容當時電台工作極之重要,部隊一旦失去聯繫就如同失明,對調動部署發揮關鍵作用。

王衛平現時為東莞市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向包括學生等社會大眾講述父輩故事。他期望年輕人多了解當年抗戰歷史,激發他們愛國熱情,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認為東江縱隊精神是跨時空的「活態基因」,其愛國團結堅韌的特質,為當代人提供應對挑戰的「精神坐標」。

有後人以口述歷史傳承英烈事跡,亦有人身體力行學習前人為國貢獻。同樣是東江縱隊後人的盧運柏、盧光華及盧國新,年輕時選擇跟隨先輩步伐參軍報國。

盧光華說,自幼經常聽到父親憶述當年抗戰故事,深明戰爭的殘酷,但為了保家衛國,長大後毅然決定參軍。他認為父輩在抗日戰爭中流血貢獻,他們作為後輩亦應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他的戰友盧運柏就在廣州黃埔組建「東縱精神傳承連」,與其他退役軍人投身扶貧幫困、社會治安、交通協調等志願服務,繼續貢獻國家。

抗戰勝利80周年|東江縱隊後人受先輩薰陶 不同方式為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