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衞生防護中心2018年非傳染病直擊,披露的人口健康調查數據,全港有四成八港人有失眠症狀,有6%被診斷患上失眠症,10%至15%的港人,曾因為失眠而影響日常生活。
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張嬋玲解釋,如果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半夜容易醒來,並且難以再度入睡、睡醒後仍十分疲累等,都是失眠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每周出現至少3次,並維持3個月以上,而且造成情緒困擾或影響日常生活,便有機會是患上失眠症。她說,失眠會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增加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張嬋玲強調,治療失眠的藥物不能根治問題,建議有失眠人士,可以培養有助睡眠的生活習慣並改變有關睡眠的思想謬誤,例如每日在規定時間起床、如要午睡小休最好不多於半小時以保持晚上睡眠的驅動力、不要在床上使用手機或看電視、中午後不要喝咖啡或茶等。
青山醫院大約兩年半前成立治療小組,透過以上認知行為治療,培養健康的睡眠習慣,改善嚴重失眠患者的症狀,提升睡眠質素。張嬋玲說,小組成立至今,有超過50人參加,他們都是屯門精神健康中心的求診病人。經過治療後,參加者的失眠嚴重程度指數平均值顯著下降,由17.4降至10.49,即由中度失眠改善至只有少許失眠症狀。
有抑鬱症患者表示,以往失眠情況嚴重,曾經求醫並服用安眠藥,但即使加重份量仍然無效。其後她參加治療小組,學會如何調節睡眠時間,包括無法入睡超過30分鐘便離開睡床或睡房,亦不再在床上用手提電話,當這類習慣改善之後,至今已毋須再服藥亦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