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早前公布第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當中包括位於澳門鏡湖醫院內的澳門鏡湖歷史紀念館,是繼愛國音樂家冼星海紀念館之後,澳門第二個屬於國家級的抗戰紀念設施。
澳門鏡湖醫院在1871年創立,曾經歷過抗日戰爭,擔起救治軍民、支援抗戰的責任,為前線提供醫療物資,亦成為培養作戰前線和中共游擊隊醫療人員的搖籃。鏡湖歷史紀念館展示多項醫院的 歷史資料,其中1857年至1961年的醫院檔案文獻,在今年6月獲國家檔案局列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鏡湖醫院慈善會負責紀念館的管理工作,擔任副理事和秘書長職務的鏡湖醫院院長吳培娟接受本台專訪說,除了感到高興,亦有任重道遠的壓力,希望透過紀念館讓更多人知道澳門在抗戰時期的歷史貢獻,包括參與香港秘密大營救,接應來自香港的傷者,再送返內地。
吳培娟表示,正計劃擴建紀念館,日後可以展示更多歷史資料,並研究延長開放參觀時間。紀念館的講解員由醫院的職員包括醫護人員負責,院方會加強內部培訓,希望他們能熟讀歷史,將澳門人如何支援國家的歷史傳承下去,又會加強對學界及社團宣傳教育,要深刻銘記歷史,做到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