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7月2.4萬宗騙案升1% 內地碩士生墮假冒官員騙案失逾千萬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首7月2.4萬宗騙案升1% 內地碩士生墮假冒官員騙案失逾千萬

2025-09-12 HKT 05:13
分享工具 facebook
  • 警方安排防騙主題車,加強對學生的宣傳工作。(黃凱宜攝)
    警方安排防騙主題車,加強對學生的宣傳工作。(黃凱宜攝)
警方表示,今年整體騙案升幅有放緩趨勢,由1月至7月有24600多宗騙案,較去年同期微升1%,損失金額比去年同期少一成半,達43億4千萬港元。

警方表示,今年首6個月有957名專上院校學生被騙,當中六成七為本地生。損失金額以內地生佔多,達到6031萬港元,單一被騙最多的個案涉款1097萬港元。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羅國凱說,事主是一名25歲內地碩士生,早前收到假冒公安來電,過程中,銀行方面曾經察覺有問題聯絡事主,但事主拒絕他人協助,最終受騙。涉及內地生的騙案,增幅最多是網購。今年開始亦有內地生在租樓時被騙,頭6個月有17宗個案,共損失208萬元。

至於投資騙案受害者以本地生為主,佔整體八成半,今年頭7個月,本地生損失金額最多是一名碩士生,墮入投資陷阱,被騙143萬4千元。

近年不少學生成為騙徒對象。警方將本月定為「防騙月 」,會與金管局、青協、理大、中學及精神科醫生等方面成立的新平台,全面支援及保護學生免受騙案影響,對象會覆蓋中學生。

受害學生往往有情緒困擾,警方與青協上月開展先導計劃,由社工跟進轉介個案,提供心理輔導等支援,至今有5名受害學生及3名被捕學生獲得協助。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青少年被騙主要由於難辨真假訊息,以及容易相信騙徒的虛假情感,例如網上情緣,騙徒亦會用威嚇的手段,令年輕人無法作出理性判斷,他提醒青少年尤其要對陌生人提高警惕。

另外,金管局助理總裁陳景宏說,金管局先後在去年12月及今年4月推出措施,保障學生避免受騙。本月亦會向所有銀行提供詐騙風險指標,以提升詐騙交易監控系統的效能。

首7月2.4萬宗騙案升1% 內地碩士生墮假冒官員騙案失逾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