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將軍澳海濱長廊等臨海地方在颱風吹襲下造成較嚴重影響。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本港在海岸線管理方面有數個防線,例如海濱位置有20至30米寬,有作休憩及緩衝的雙重功能,亦設有傾斜的石牆以卸力。今次將軍澳大浪拍打的地方,已設有的擋浪牆經已較海平面高5米,但似乎仍不足夠。政府早前已針對30多個地方進行研究,其中已提議為將軍澳海濱多加一道防線,會在海濱長廊單車徑花糟位置增設一個1米高的擋水牆,工程剛開始,期望明年完成,亦正研究日後在臨海餐廳前地方,提供充氣性的臨時擋水設施,會與相關食肆商討。
甯漢豪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渠務署購置的排水設施發揮到作用,預計會再配置更多,署亦方有利用自身研發的人工智能模型就水浸地方分析預測,並向外公布。至於本港在防治山泥傾瀉是全球數一數二,政府會分別對天然斜坡、人造斜坡及私人管理的斜坡的鞏固、檢查及抽樣風險評估工作增加3成。
她又說,在防範極端天氣的工作方面,會參考包括聯合國不時更新的數據,例如極端天氣對海平面的預測,亦會綜合本港經驗,會參考今次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期間的數據,以檢視日後的應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