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向學校發出通函,公布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以配合行政長官近年《施政報告》有關強化歷史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施政重點,培養學生的國民意識及國家觀念,強化學生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思嫺在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表示,優化高中的中國歷史科課程以現行課程為基礎,精簡內容以減輕學習負擔。必修部分採用通史體例組織歷史發展脈絡;選修部分設三個單元,分別從宏觀的政治、經濟及文化設置學習內容,學生可選擇其中一個單元進深學習,以切合學生的不同志趣,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優化高中歷史科課程亦著重精簡課程架構,為新學習元素騰出空間,平衡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並加強以主題及國家互動角度展現歷史發展與趨勢,讓學生更易掌握學習重點,提升學習興趣。課程設三個必修單元,清楚闡釋近現代世界史的主要發展趨勢,亦重設「選修部分」,讓學生按興趣及能力選修。
兩科的公開評核設計也將配合課程修訂,引入更多元化的題型,以配合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和能力。
為支援學校於2027年9月順利推行優化課程,教育局會隨即舉辦簡介會向業界和出版界講解優化課程的理念及原則,發出問卷蒐集意見,發布《課程及評估指引》,舉辦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涵蓋課程詮釋、課程領導與規劃、知識增益、學教評策略及歷史考察等,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並開發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供教師使用及參考。
另外,教育局亦會繼續強化教師網絡,促進教師經驗分享和專業交流。考評局將配合課程框架擬訂《評核大綱》與樣本試卷,並舉辦擬題和評分工作坊,以協助教師掌握優化後的考評設計和要求。兩科的優化課程並非全新科目,相信建基於現有課程基礎、教學資源及豐富經驗,教育局與業界攜手同行,可於2027/28學年中四級開始順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