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將於2026/27學年推出新的課程模式,在6年課程內分3個階段,要求學生參與傳統醫學專業知識以外的培訓,例如參與人道工作、到初創或醫療產業實習及接受海外臨床實習培訓等。
醫學院院長趙偉仁強調,今次優化課程並未考慮任何競爭的問題,而是希望醫科生將來更能適應時代對醫學要求的轉變,包括要認識更多前沿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等。新的課程會加強有關成為科研學者或創新者,以至認知更多有關人道精神的培訓。
新課程的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醫科一、二年級的學生,醫學院會鼓勵他們參與社區服務、領袖發展及修讀副修課程等,例如語言科目。醫科三、四年級屬於第二階段,學生可透過專題研習發掘興趣和志向,他們可到初創公司或醫療產業公司取得實習經驗,以了解藥物醫療儀器等由生產至實際應用的過程。到第三階段,即五、六年級的學生,院方會提供海外或其他院校的臨床實習機會,加強學生的世界觀,以宏觀角度了解不同醫療環境。每個階段為期大約4至8個星期。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提高資助院校非本地生學額,趙偉仁說仍在計劃中。他指出,現時醫學院的非本地生佔比很少,由於醫科生培訓所需的資源較多,希望學生畢業後可以繼續在本地服務,至於如何在收生數字上取得平衡,院方正積極研究。
趙偉仁又提到,醫學院學額今年起已增加學額,教學科研師資需求更大,招聘工作一直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