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跌幅收窄至0.3%,連跌兩個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跌幅亦收窄至2.3%,是7個月以來最小跌幅。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升1%,相對穩定,但認為通縮問題仍持續並需時解決。他說,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旅遊價格偏低,國內消費也較少,估計10月CPI數據不會大幅反彈,第4季數據則可能因為低基數而轉正。
他又指,目前中國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轉變,由「房地產經濟」轉變成「高科技經濟」。他強調,當前供求失衡帶來的通縮,難以單靠短期刺激內需政策解決,但隨著「反內卷」政策出台,相信通縮情況有望見底。他又指,CPI仍低於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3%左右目標,認為至少要有2%才算健康。
他說,近年房地產問題持續拖累PPI表現,面對關稅措施,內地供應商透過減價「拼出口」,考慮到內需及外貿因素,PPI可能需時超過1年才恢復增長。
楊宇霆認為,中央不希望透過貨幣政策去刺激經濟,以免導致經濟泡沫或陷入流動性陷阱。如果第4季經濟未見起色,估計今年底前可能有10點子的減息空間,但仍難以扭轉目前通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