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稱中醫醫院資助項目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 收費較市場水平低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當局稱中醫醫院資助項目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 收費較市場水平低

2025-10-15 HKT 15:46
分享工具 facebook
  • 張偉麟表示,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收費較市場水平低,體現政府對市民健康的承擔。(梁禎祥攝)
    張偉麟表示,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收費較市場水平低,體現政府對市民健康的承擔。(梁禎祥攝)
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12月11日起分階段投入運作,由政府監管、浸會大學承辦以公私營模式營運,下月1日起開放預約。

醫院首年開展門診及日間住院服務,全科及分科門診由政府資助,診症每次分別收180元及250元,中藥每天每處方25元;日間住院提供25張病床,16張為政府資助,並採用套餐收費,首年上午或下午時段收450元,涵蓋住房、中西醫診症、中醫治療、一般化驗和X光診斷、中西藥和綜合專職醫療等,翌年開始收620元。

至於市場導向服務,市民可選擇指定醫師,首年中西醫診症每次分別收450元至790不等,按醫生類別收費;針灸推拿收450元和630元不等,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等收700元至1780元不等;中藥每日每處方收費至少90元。日間住院方面,單人房每時段收700元,四人房收300元。

醫務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資助項目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收費較市場水平低,體現政府對市民健康的承擔;私營服務參考市場價格釐訂,希望將醫院的技術和治療模式日後轉移到私人市場,帶動香港整體中醫藥發展,又強調中醫醫院需要有健康財政,但醫院是非牟利機構,不以賺錢為目標。

張偉麟又說,中醫醫院會接收醫管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的轉介個案,院方明年底推出24小時住院服務後,如果其他公私營醫院同樣發展中西醫協作方案,也會探討相關轉介安排。

當局稱中醫醫院資助項目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 收費較市場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