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逾8成受訪家長說,曾因使用智能手機問題與子女發生衝突。約4成半受訪家長表示,子女平均每日花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而每星期只有一次或完全沒有戶外活動。
調查亦發現,部分受訪家長留意到,子女曾於網上接觸不當成人內容或與陌生人聯繫,他們擔心子女或會遭受網絡霸凌、接收不當內容等。
調查在今年7月進行,訪問了651名家長,他們的子女年約6至16歲。負責調查的組織Look Up Hong Kong認為,應推遲使用智能手機年齡至14歲,讓兒童在大腦關鍵發育時期,避免受到無限制的互聯網資訊干擾等。
組織亦建議,至少16歲才使用社交媒體,因為有研究指過早使用社交媒體可令焦慮、網絡風險問題等增加。同時提倡推廣「零手機」校園,增加學童的活動與體驗。
組織顧問之一、中大教育學院副教授趙建豐表示,適齡學生需要有策略地接觸科技,同時要引導他們獨立學習,培養批判思維,讓他們明白科技在教育及學習中擔當的角色及用途。他認為應鼓勵學童發掘興趣、保持活躍及互動,以建立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