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出現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82歲婆婆,住在鑽石山鳳德邨雪鳳樓。衞生防護中心相信,患者感染源頭在屋苑內。有學者說,會否社區爆發,關鍵在未來兩至四星期。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教授陳福和分析,自今年7月起,鄰近的廣東省持續出現基孔肯雅熱個案,不少香港市民較多往返大灣區,或有病毒帶入社區風險;若有關屋苑或附近公園一帶有積水令蚊子滋生,可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至於會否有機會出現社區爆發,陳福和認為,關鍵在於未來兩至四星期會否再有本地個案,以及個案分佈範圍,但相信在政府加強滅蚊等因素下,能夠成功控制機會高。他指出,相對寨卡病毒、日本腦炎等,感染基孔肯雅熱後的徵狀較明顯,大部分人會發燒、關節痛、全身痠軟疼痛等;只要市民一有病徵便求診,可有效防疫。
他特別提醒長者、有長期病患或免疫系統有嚴重問題人士要小心預防。他提到,日前一名感染基孔肯雅熱、有長期病患的長者離世,情況屬少有,由基孔肯雅熱引致死亡機率大約或少於千分之一。
他又說,當天氣稍涼,市民或會有行山活動等,提醒要帶備蚊怕水,穿著長袖衫,以防因蚊叮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