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增一宗基孔肯雅熱本地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有長期病患的45歲男子,住在青衣曉峰園,在上環上班,現時情況穩定,暫時未確定感染源頭。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患者過去3個月並無外遊,上星期四出現病徵,翌日發燒,其後求醫,現時在瑪嘉烈醫院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患者潛伏期間並無到過黃大仙鳳德邨,因此與早前的本地個案並無流行病學關連。當局未來數天會為患者住處附近約1500戶居民做排查。
患者潛伏期間到過多個地方包括上環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一帶,由於早前有輸入個案到過這處地方,亦有兩宗輸入個案居於曉峰園,食環署會加強有關地點滅蚊工作。中心呼籲到過上環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一帶的市民,如有病徵,應盡快接受醫學評估。
被問到青衣曉峰園、葵涌廣場及上環信德中心感染風險有多高,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說,三個地區蚊患情況不嚴重,因此認為有關風險不是很高,加上開始進入冬季,天氣較涼、雨水較少,未來風險將進一步減低,但強調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徹底防蚊、滅蚊。
至於會否有本地爆發的風險,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由於與鳳德邨個案並無流行病學關連,有機會有第二個感染源頭;現時鄰近的廣東省基孔肯雅熱疫情已緩和,出現輸入個案風險相應降低,會否導致本地傳播要視乎市民警覺性,例如當有病徵會否求醫及化驗。他又說,暫時沒有證據顯示,其他地區存在額外感染風險。
另外,就黃大仙鳳德邨本地感染個案跟進,中心過去一星期,為近11000名居民做評估,找出40人近期出現輕微病徵,39人血液報告顯示並無感染宗基孔肯雅熱,仍有一宗正在化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