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稱會檢視北都工程需要 不影響進度下盡量提供遷出緩衝時間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發展局稱會檢視北都工程需要 不影響進度下盡量提供遷出緩衝時間

2025-11-03 HKT 23:06
分享工具 facebook
  • 發展局稱安置補償安排涉房屋資源及公帑運用,政府須謹慎運用。(「北部都會區」社交專頁)
    發展局稱安置補償安排涉房屋資源及公帑運用,政府須謹慎運用。(「北部都會區」社交專頁)
發展局表示,收回土地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同時,亦明白妥善照顧受影響人士的必要,強調採用「以人為本」的政策方針,優化寮屋住戶的上樓安排及特惠津貼,措施落實後,已有更多受影響人士獲安置或補償。政府會密切檢視工程需要,在不影響工程進度的前提下,盡量為受影響人士提供遷出的緩衝時間。

局方在社交平台表示,截至今年中,地政總署已完成審核超過4600個寮屋住戶的安置補償申請,約五成半獲得安置或補償,獲安置的住戶當中約六成半是經「免經濟狀況審查」的安置選項編配安置單位。至於不符合安置補償資格的個案,原因包括在港擁有住宅物業、為現有公屋租戶、不符合最低居住年期規定、於凍結登記後遷入發展範圍、違規構築物等。

發展局指出,安置補償安排涉及房屋資源及公帑的運用,政府須謹慎運用公帑和公共房屋資源,並在制定安置補償政策及審批申請時作出合理平衡。其中「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安置及「免經濟狀況審查」安置的居住年期要求,分別為申請者需在緊接「凍結登記」的兩年及七年前起在該處居住,有關要求並非不合理。

發展局提到,地政總署會盡量彈性地處理安置補償的申請,接受多種不同類型的住址證明,包括由政府部門甚或私人機構簽發的證明文件。署方會因應每宗個案的個別情況,考慮彈性處理及接受不同的證明文件。即使住戶不符合安置補償資格,地政總署及委聘的社區聯絡服務隊亦會與住戶密切溝通,提供適切協助。

發展局又說,以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以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例,地政總署約3年前已向受影響住戶發信,通知預計遷出限期,其中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發展,政府早於約6年前已容許住戶可自願提早遷出以申請上樓或補償。

發展局稱會檢視北都工程需要 不影響進度下盡量提供遷出緩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