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馬拉松式」完成4宗器官移植 稱器官捐贈率偏低籲登記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瑪麗醫院「馬拉松式」完成4宗器官移植 稱器官捐贈率偏低籲登記

2025-11-08 HKT 00:50
分享工具 facebook
  • 院方表示,輪候移植心臟的部分人士可以使用「人工心」協助維持生命。(黃凱宜攝)
    院方表示,輪候移植心臟的部分人士可以使用「人工心」協助維持生命。(黃凱宜攝)
  • 江小姐(右二)表示,接受肝臟手術後大致日復正常生活,可以慢慢行路,喘氣程度大減,覺得很感恩。(黃凱宜攝)
    江小姐(右二)表示,接受肝臟手術後大致日復正常生活,可以慢慢行路,喘氣程度大減,覺得很感恩。(黃凱宜攝)
今日是「器官捐贈日」,本港目前每天有超過2500名病人等待器官捐贈重生。負責進行多項器官移植的瑪麗醫院表示,本港的器官捐贈率低過其他國家及地區,呼籲市民登記捐贈。

院方透露,今年較早前「馬拉松式」接力完成4宗移植手術,4名病人均已出院,正在康復。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表示,其中兩人接受肝臟移植,1人接受肺部及1人接受腎臟移植,醫護團隊分別要在兩間醫院的兩名人士身上共摘取4個器官,由九龍區送到港島的瑪麗醫院,再做4場移植手術,今次動員超過50名醫護等員工,整個過程需時36小時。

陳智仁形容,摘取器官後要爭分奪秒進行移植手術,否則器官會缺血太久,術後效果不理想。他指出,對上一次類似的大規模器官移植已是7年前,醫護團隊都不希望相隔太久發生,但現實反映本港器官捐贈率偏低,主因包括要保留全屍的傳統文化思想,以及生前想捐器官的意願未能傳達到親屬。他再次呼籲市民登記捐贈器官,救助有需要人士。

其中一名接受肝臟移植的江小姐有先天多發性肝囊腫,3年前病情惡化,肝功能下降,要靠輪椅出入,不停氣喘,不能躺平睡覺,日常生活亦大受影響。她表示,術後日常生活大致正常,可以慢慢行路,喘氣程度大減,她覺得很感恩,期望可以多去旅行及重返職場。

瑪麗醫院「馬拉松式」完成4宗器官移植 稱器官捐贈率偏低籲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