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在上月20日至本月14日,採取打擊跨境轉運冒牌物品的特別執法行動,總共偵破29宗案件,檢獲約12萬件懷疑冒牌物品,估計市值約6500萬元。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版權及商標跨境調查組高級調查主任廖偉傑表示,在「雙十一」購物節期間交易量大,不法分子企圖利用網絡交易的隱蔽性,在巨大的物流量掩護下,將冒牌物品混入一些正貨的電商物品中,企圖渾水摸魚,出境或入境香港。海關透過情報分析和風險管理,同時與處理跨境電商物流的大型平台合作,加強巡查和檢驗。
在今次特別行動中,海關成功在多個物流中心偵破29宗涉及轉運冒牌物品的案件,經過初步調查,這些物品全部都是轉運到海外,目的地包括美洲、歐洲和中東地區。行動中檢獲的冒牌物品種類繁多,包括服飾、鞋履、電子產品和奢侈品等,反映「雙十一」期間獨特的市場生態和不法份子的營運策略,部分消費者在促銷氣氛下,希望用低於正貨的價錢,買入有品牌標籤的商品,這個需求亦為冒牌貨提供市場。
廖偉傑又說,「雙十一」涵蓋不同年齡層及收入水平的消費者,例如年輕人會追求潮流服飾和新型電子產品,不法份子企圖將冒牌物品混入一些正版的電商貨物,逃避海關截查,今次行動檢獲大量電子產品及配件,當中不乏新型號的電子產品配件。而相對於大型的家電,亦包括小型物品,例如無線電耳機,體積小巧方便隱蔽和運輸,貨值相對較高。檢獲高仿真度的奢侈品,利潤空間更大,驅使不法份子不斷提升仿真度,以滿足高端假貨市場的需要。
海關呼籲本地物流業界要對客戶的貨物提高警覺,如懷疑處理的貨物涉及侵權活動,可以向海關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