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早前宣布,計劃向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行政會議成員、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損人不利己的霸凌行為,對港商一定會造成影響,只能見招拆招,靜觀其變,不要自亂陣腳。他說,全球經濟一定要互惠互利,不能為了自己受益而要其他人受損。
他說,香港一直很靈活,不少港商早幾年已轉移生產線至東南亞等其他市場,未來應進一步開拓其他市場,例如南美地區,但要留意尋找避險出路時,或要重組供應鏈,可能牽連資金鏈,因此要非常小心,不要貿然作出決定。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形容有關政策是損人不利己,可能同時牽連美國的運輸,會提高貨物價格。至於美國的關稅政策,對於出口美國的本港廠商,尤其是香港製造是「首當其衝」。他說,要有多元化供應鏈及市場應對,不少港商過去在中東深耕多年,廠商會下月也會率團前往中東。他又說,世界貿易開始轉移,全世界貿易最大的地方是中國,香港有地理優勢,而且港商「打不死」,過去轉型幾次也都成功,轉型升級會令港企變得更強壯。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不少從亞洲特別是中國運往美國的貨品,會再轉到南美,如果要徵收龐大的稅,最終也要「用者埋單」。隨著秘魯錢凱海港經已開通,港商也有對策,會加強探討多加利用,可以省回時間及成本,對港商反而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