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本港有5間大學躋身全球百強。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本台《上任三周年》系列訪問時表示,本港的大學有雄厚實力,有條件吸引國際一流學者和學生,期望院校發揮好優勢,聯手建設「留學香港」品牌。
蔡若蓮表示,今年本地大學非本地生報名顯著較以往踴躍,其中來自海外其他地方的非本地生,申請數字倍升,而內地、台灣及澳門的學生本身人數較多,所以申請人數的升幅相對不明顯,認為未來非本地生來港升學競爭將會相當劇烈。
至於美國哈佛大學早前的國際生風波,蔡若蓮表示,截至上月底八間資助大學共收到約850宗「與海外高等教育政策突變相關」的轉校查詢,並向36人發出錄取通知書。
早前八間資助大學因應政府財政狀況,需要回撥40億元儲備金,被問到是否與將香港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計劃相違背。蔡若蓮表示,八大有過千億「私己錢」,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政府一直有推出支持大學發展的政策,包括增加獎學金類別及名額、增加錄取非本地學生的限額等,認為只關注要求回撥的金額,對局方不公道。
政府近年積極搶人才,人才計劃下以受養人簽證來港的未成年人士,可以用「本地生」身分入讀八大的資助學位課程,有意見認為做法會影響本地學生的學額。蔡若蓮表示,正檢視有關定義,爭取在新一期聯招選科前公布。她又表示,會設立過渡期,讓家長及學生有合理時間作適當安排,例如有「人才」在子女高中階段來港,若立刻實施有關政策,將影響他們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