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封關,實施多項零關稅、低稅率政策。有瓊港珠寶商計劃未來合作,將境外原材料運到海南加工,再銷往國內其他省市,以享受免關稅紅利。亦有科企看準兩地推動數據跨境流動的機遇,合作研發災害智能管理平台。
海南省政府上星期在香港舉辦自貿港政策解讀會,期間兩地共簽署12個項目的合作備忘錄。其中一間簽約企業、海南美裕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美玉說,不少海外珠寶都會以香港作為中轉站銷往內地,透過與香港合作,進口珠寶原材料再運送到海南加工達到一定比例後,在內地其他省市銷售可獲減免關稅,令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
從事氣候科技的香港智港運析有限公司去年起與海南的衛星公司合作研發災害智能管理平台。公司行政總裁張運年說,海南擁有商業航天基礎設施,香港則具備豐富的科研資源,海南封關後會逐步推動生產要素,包括數據等跨境自由流動,有利將海南的商業航天數據傳輸到香港進行加工,轉化為真實產品落地。
外界關注海南會否替代香港,海南省官員強調兩地不存在相互競爭,又指海南到12月封關時徵稅商品目錄有2323項,即使日後徵稅商品會再逐步減少,都不會與香港完全一樣。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客席教授朱兆麟說,兩地的自貿港定位不同,香港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與海南合作,例如品牌之間聯手,為當地引進新型設計,借助今次契機,為本港品牌帶來商機。
海南省政協常委、德勤中國香港市場及業務增長主管合夥人呂志宏說,在中美貿易戰未平息下,或會有跨國企業考慮以海南作為亞太區總部,借助當地的稅務政策,抵銷因貿易戰而衍生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