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7個指定地區,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並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其他地區,或轉為金額作抵銷。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會研究就金額記帳訂立有效期,至於時限長短,就會聽業界意見。
甯漢豪在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上,被問到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三幅土地讓市區重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會否影響政府財政收入時表示,市建局是法定組織,亦是政府在市區重建的好夥伴,而市建局進行重建時不是只為利益,還要提供很多社區設施。
她指出,目前市建局需要以同區7年樓齡作賠償,面對較大財政壓力,因此不能夠只給予重建任務,但不理會資源不足問題。她又說,針對市區重建項目的賠償機制和重建策略,當局希望檢討在明年之內完成,之後會做公眾諮詢。
另外,施政報告提出,將購買居屋的綠白表配額比例,由過往的4:6,調升至5:5,以協助更多公屋租戶成為業主。出席同一記者會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未來5年資助出售房屋的供應,將由現屆政府上任時的約3萬9千個單位,增加至約5萬8千個單位,將來不論綠表或白表申請人,購買居屋的機會都會提高,當中白表申請人的機會將提高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