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會|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加強訓練及參與桌上演練應對突發事件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十五運會|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加強訓練及參與桌上演練應對突發事件

2025-10-16 HKT 08:07
分享工具 facebook
  • 張立得表示,要完成任務,依靠的是日常訓練、經驗及團隊合作。(廖漢榮攝)
    張立得表示,要完成任務,依靠的是日常訓練、經驗及團隊合作。(廖漢榮攝)
  • 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在渣甸山的基地進行訓練。(廖漢榮攝)
    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在渣甸山的基地進行訓練。(廖漢榮攝)
任浩鋒報道
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即將舉行,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加強人員訓練,包括了解不同比賽場地的情況,如果發生突發事件可以快速應對。高級炸彈處理主任李展超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們有參與聯同其他部門的桌上演練,配合救護及消防等的行動。

爆炸品處理課平日會在渣甸山的基地進行訓練,包括模擬處理土製炸彈,人員在行動中遙控駕駛小型機械人拆彈,亦會溫故知新如何安全使用炸藥。

鰂魚涌一個地盤上月發現重約1000磅的二戰遺留空投炸彈,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到場處理。李展超表示,相比2018年在灣仔北地盤發現的炸彈,今次鰂魚涌的炸彈鄰近民居,他形容危險性及挑戰更大。今次行動期間天氣惡劣,他說,會再研究防雨措施,以及延長儀器的備用時間。

當日當值的炸彈處理主任張立得,以往曾以後備小隊支援,亦在接受訓練階段參與過處理戰時炸彈,今次是他首次正式上場。張立得說處理危險操作時會採用「一人風險」原則,萬一遇到不幸都可減低傷害程度。他指出,整個拆彈過程是應用日常訓練及經驗,並由同僚及上司協助完成,過程中亦會作最壞打算。

發現爆炸品的位置,很多時是污渠、地盤及山邊,工作環境是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所說的「3D」,即是污穢、困難及危險的英文縮寫。他們汲取過往經驗,增添方便夜間觀察的遠距離監察器材,亦引入因應本港需要而設計、由內地製造的拆彈機械人。至於打開空投炸彈的水力磨砂切割機器已屬第三代,使用上更為簡單直接,切割外殼的技術處理由以往開圓孔,改為開長方形孔,以釋放壓力,減低發生意外機會。

他們表示,爆炸品處理課人員要求嚴格,需要冷靜靈活思路,亦要體能及耐力,內部要成功投考轉職並不容易。

相關新聞

十五運會|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加強訓練及參與桌上演練應對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