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2024-07-08
城投債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城投債 收聽
近年內地儲蓄率奇高,隨著內銀定存息率不斷下調,驅使不少資金流出銀行體系,流向城投債,由於這類債券息率較定存略高,每次標投都獲超額認購,為苦無投資工具的內地民眾提供多一項選擇。
城投債是內地地方政府一種融資方式。第一批城投債起源於上海。92年為支持浦東新區建設,中央批准上海由92年至95年每年發行5億元浦東新區建設債券。92年第一隻城投債規模5億元。經過逾30年發展,截至2023年6月,城投債數量近2萬隻,總發行量接近14萬億元人民幣。大部分城投債經地方債務平台發行,個人民眾不能直接購買,只能通過銀行、信托、資產管理、基金公司間接購買。
城投債與地方債的分別在於:發行主體不同:城投債由地方政府通過設立或控制的融資平台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發行,平台有國企性質。地方債則是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權機構直接發行,包括省、直轄市財政部門。資金用途亦不同:城投債主要用於基建、公共服務及和公益項目。地方债主要用於平衡預算、促進地方發展如教育、醫療、交通等項目。信用等級亦不同:城投債信用等级低於所在省份或直轄市,還款來源依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信用擔保。地方債信用等级較高,因由地方政府發行兼擔保。監管亦不同:城投債屬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不受中央直接管控,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地方債受到中央政府嚴格監管和限制,每年有一定的發行額度和用途範圍。
踏入2024,內地投資者對城投債熱情有增無減,分析指因為地方政府化債手段靈活多樣化。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財政部發特殊再融資債額度以推進各地區隱債化解,去年底累計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約1.4萬億元,今年有望再發超過萬億元。除了用期限長、利率更低再融資債置換隱性債務,財政部限制發債平台數量;今年首兩個月,叫停752億元城投債發行申請,首兩月城投債募集資金用於借新還舊的比例高達84%。人民銀行去年底要求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融資平台協商,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方式,分類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控增量債務。
結果連串化債進一步強化資金對「城投信仰」,城投公司融資成本下跌並創歷史新低。2月在岸城投債平均票息為2.91%,史上首次低於3%;3月再跌至2.75%,去年同期這融資成本遠高於4%。同期平均發債期限再度大幅拉長至3.64年,亦是逾四年來的最高水平。城投債「不愁賣」同時,機構投資者蜂擁配置低風險債券資產,連帶個人投資者亦加入抱團,業界指,上半年債券市場火熱,與樓市、股市資產表現不如人意有關。
編寫、報道:勞家樂
城投債是內地地方政府一種融資方式。第一批城投債起源於上海。92年為支持浦東新區建設,中央批准上海由92年至95年每年發行5億元浦東新區建設債券。92年第一隻城投債規模5億元。經過逾30年發展,截至2023年6月,城投債數量近2萬隻,總發行量接近14萬億元人民幣。大部分城投債經地方債務平台發行,個人民眾不能直接購買,只能通過銀行、信托、資產管理、基金公司間接購買。
城投債與地方債的分別在於:發行主體不同:城投債由地方政府通過設立或控制的融資平台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發行,平台有國企性質。地方債則是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權機構直接發行,包括省、直轄市財政部門。資金用途亦不同:城投債主要用於基建、公共服務及和公益項目。地方债主要用於平衡預算、促進地方發展如教育、醫療、交通等項目。信用等級亦不同:城投債信用等级低於所在省份或直轄市,還款來源依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信用擔保。地方債信用等级較高,因由地方政府發行兼擔保。監管亦不同:城投債屬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不受中央直接管控,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地方債受到中央政府嚴格監管和限制,每年有一定的發行額度和用途範圍。
踏入2024,內地投資者對城投債熱情有增無減,分析指因為地方政府化債手段靈活多樣化。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財政部發特殊再融資債額度以推進各地區隱債化解,去年底累計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約1.4萬億元,今年有望再發超過萬億元。除了用期限長、利率更低再融資債置換隱性債務,財政部限制發債平台數量;今年首兩個月,叫停752億元城投債發行申請,首兩月城投債募集資金用於借新還舊的比例高達84%。人民銀行去年底要求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融資平台協商,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方式,分類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控增量債務。
結果連串化債進一步強化資金對「城投信仰」,城投公司融資成本下跌並創歷史新低。2月在岸城投債平均票息為2.91%,史上首次低於3%;3月再跌至2.75%,去年同期這融資成本遠高於4%。同期平均發債期限再度大幅拉長至3.64年,亦是逾四年來的最高水平。城投債「不愁賣」同時,機構投資者蜂擁配置低風險債券資產,連帶個人投資者亦加入抱團,業界指,上半年債券市場火熱,與樓市、股市資產表現不如人意有關。
編寫、報道:勞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