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3-08-07)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3-08-07
巴菲特指標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巴菲特指標  收聽facebook
「巴菲特指標(Buffett Indicator)」由著名投資者巴菲特在2001年提出,形容是衡量任何時候股市估值的最佳單一指標,透過「股市總市值」除以「國民生產總值(GNP)」,或者「國內生產總值(GDP)」得出的百分比,可以判斷股市有否被高估或低估,適用於各地股市。

為了方便計算,市場更多採用GDP。以美國為例,GDP即是只要在美國這塊土地上,所有的產出都計算在內;至於GNP則只要是美國人,不論在美國或海外的產出都會計算。不過,由於GDP與GNP的實際差異在1%內,對比率計算影響有限。

當「巴菲特指標」在100%以下,代表股市被低估。巴菲特曾經講過,若果投資者在比率跌到70%至80%時買入股票,可能會有不錯回報;相反,如果在比率超過200%時買入股票,形容猶如「玩火」。

「巴菲特指標」在2021年8月曾突破200%,年底升至高位。2022年開始回落,年內低見約150%,今年再度上升,近期升到170%至180%以上,比歷史趨勢水平高出超過50%,反映美股嚴重過熱。而早前道瓊斯指數創下歷來最長連升紀錄、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均連升5個月,都觸發市場憂慮美股有大幅調整的風險。

不過,指標面世超過20年,而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多國實施量寬,央行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推高資產價格。因此,股票分析網站GuruFocus在2020年時,曾經修訂計算方式,將央行的總資產加入分母中。修訂後的指標顯示,近期美股的比率仍高於130%,仍處於「嚴重高估」水平。

編寫、報道:方嘉莉

巴菲特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