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5-01-21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張舉能指有信心可續聘海外法官來港
分段播放:
張舉能指有信心可續聘海外法官來港 收聽
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昨日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說,國家安全案件與其他案件均採用相同法律原則,根本保障始終如一。被問到有海外意見以「政治犯」描述國安案件被告,張舉能說不作評論,強調法庭只有「原告」和「被告」,或者「控方」和「辯方」。
對於部分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現時只有6人,張舉能感到遺憾,但不意味司法機構的質素或獨立性減低,又說在現時地緣政治環境下,聘請海外法官不如以往順利,但有信心可以繼續聘請公正嚴明的海外法官來港。
記者陳曉筠報道。
對於部分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現時只有6人,張舉能感到遺憾,但不意味司法機構的質素或獨立性減低,又說在現時地緣政治環境下,聘請海外法官不如以往順利,但有信心可以繼續聘請公正嚴明的海外法官來港。
記者陳曉筠報道。
金管局研為業界訂騙案損失索償指引 反詐騙聯盟建議設責任分擔機制 收聽
本港詐騙案件持續增加,內地來港的大學生亦成為詐騙目標,本港的大學要作出相應措施。金管局發言人表示,由於涉及獲客戶授權交易的騙案數字及損失金額趨升,正積極研究為業界處理相關騙案損失索償的安排提供指引,希望今年內能夠落實。
民間反詐騙大聯盟建議參考外國,設立詐騙責任分擔機制,如果金融機構、電訊商及社交媒體有不足,亦要與詐騙苦主共同分擔損失。
記者崔蔚恩報道。
民間反詐騙大聯盟建議參考外國,設立詐騙責任分擔機制,如果金融機構、電訊商及社交媒體有不足,亦要與詐騙苦主共同分擔損失。
記者崔蔚恩報道。
「慢病共治計劃」增多項服務 病人關注組織表示歡迎 收聽
政府前年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即日起新增專屬護士診所及專職醫療服務,包括護士診所、視光師、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新增服務包括「糖尿腳」評估及處理等。四個新增項目的費用沿用共付模式,由80元至380元不等。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歡迎當局擴闊基層醫療服務,但建議服務集中在地區康健中心去提供,而非由醫生轉介到不同地點接受服務,避免市民感到混亂。他又建議當局可以考慮引入中醫藥治療。
記者王慧蓓訪問了彭鴻昌。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歡迎當局擴闊基層醫療服務,但建議服務集中在地區康健中心去提供,而非由醫生轉介到不同地點接受服務,避免市民感到混亂。他又建議當局可以考慮引入中醫藥治療。
記者王慧蓓訪問了彭鴻昌。
投資推廣署去年引入逾500企業來港 劉凱旋稱今年將做好「三搶」 收聽
特區政府致力招商引資,吸引更多人才落戶本港。投資推廣署表示,去年成功引入530多間企業,按年增加四成,總投資額達到677億港元。這些企業有一半來自內地,其次是美國;四成以創科及金融業為主,家族辦公室亦佔了兩成。
署長劉凱旋強調,今年會繼續盡力做好「三搶」,即是搶企業、搶人才及搶資金,她對於能夠達到3年內累計引入超過1100間企業的績效指標KPI有信心。她又說,中美關係存有不明朗因素,但相信美國企業態度務實,對他們會「走入來」感到樂觀。
記者黃凱宜報道。
署長劉凱旋強調,今年會繼續盡力做好「三搶」,即是搶企業、搶人才及搶資金,她對於能夠達到3年內累計引入超過1100間企業的績效指標KPI有信心。她又說,中美關係存有不明朗因素,但相信美國企業態度務實,對他們會「走入來」感到樂觀。
記者黃凱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