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新聞特寫(2025-03-24)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5-03-24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李強稱更大力度穩定樓市股市 分析:以財富效應刺激消費
分段播放:
李強稱更大力度穩定樓市股市 分析:以財富效應刺激消費  收聽facebook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昨日起一連兩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主旨演講,表示會努力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透露會以更大力度穩定樓市股市,當局已為超預期衝擊作出準備,必要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李強重申,會增強發展內在驅動力,包括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他又歡迎外資企業投資並深耕中國,中央將擴大開放的領域,以及解決企業關切的問題。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表示,内地著重穩定樓市股市,是希望以財富效應刺激民眾的消費意欲,又認中央再提到歡迎外企,是希望吸引計劃減少依賴美國的企業對華投資,對刺激內地經濟亦會有幫助。

記者盧紫菁訪問了薛俊昇。
林奮強:醫管局醫療開支已達「臨界點」  收聽facebook
政府目標本月內公布公營醫療收費調整方案細節。醫管局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成員林奮強表示,政府醫療開支及需求大,已達「臨界點」,醫療補貼比率亦比其他地方高,如果不改革,難以持續應付人口老化等需要。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亦認為,有需要調整收費,否則服務難以維持,希望市民明白理解,同時當局亦要多解說改革需要,避免前線醫護成為「磨心」。

記者崔蔚恩報道
中大自行研發機械人用於重建校園 成本較傳統機械人低  收聽facebook
中文大學將自行研發的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用於重建校園内的再生園。

機械人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發,整體成本大約15萬元,較傳統機械人低,機械人在砌置不規則建築時精準度更高,所需要的人力亦較低,更具時間成本效益。

有份研發機械人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表示,機械人可以「落地」至建造道路屏障、雕塑等,目標是在不影響成本的情況下,令建築物變得更美觀,將邀請發展局及建造業界到學校了解技術。

記者鄧鈞尤訪問了劉達銘。
《透視大中華》:內地從重從快處理「一殺多」案 政法官員稱公正司法保障被告權益  收聽facebook
在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均點名提到去年底在珠海和無錫發生的「一殺多」案件被告,指依法從重、從快、處理,形容是震懾犯罪。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到,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多名政法系統高層官員接受本台訪問,其中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海波說,要提升處理這類案件的效率,但前提亦要保障被告合法權益。公安部副部長陳思源認為,「楓橋經驗」是優良傳統,可排查化解基層矛盾糾紛,防範刑事案件的發生。

有內地刑事律師表示,當局加快處理這類案件,可能會壓縮訴訟程序,對犯罪嫌疑人權利或造成不良影響,而「楓橋經驗」源自上世紀60年代的社會背景,但時代已變,還能否達到預期效果。

記者仇志榮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新聞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