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5-05-26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王毅周五本港出席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
分段播放:
王毅周五本港出席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
收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星期五將出席在香港舉行的《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近60個國家及聯合國等約20個國際組織的高級別代表將會出席。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王毅來港主持儀式,是對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地位的肯定,政府跨部門小組務求做好儀式相關安排。
港區人大代表、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主任陳曉峰認為,簽署儀式意義重大,是國際級盛事。對於國際調解院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開幕,他相信,有望解決國際之間紛爭。
記者仇志榮訪問了陳曉峰。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王毅來港主持儀式,是對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地位的肯定,政府跨部門小組務求做好儀式相關安排。
港區人大代表、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主任陳曉峰認為,簽署儀式意義重大,是國際級盛事。對於國際調解院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開幕,他相信,有望解決國際之間紛爭。
記者仇志榮訪問了陳曉峰。
首間中醫醫院收費料最快9月公布
收聽


本港首間中醫醫院今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昨日表示,中醫醫院會分政府資助服務及私家症,正研究收費水平,預料最快9月公布。
臨床實證研究是中醫院其中重點工作,中醫醫院將會設有臨床研究中心等,並推動中醫藥發展、承擔科研任務。本身是中醫的立法會議員相信,市民對中醫醫院服務有一定需求,又預料服務收費水平與市場私營中醫診所相若。
記者鄧穎琳報道
臨床實證研究是中醫院其中重點工作,中醫醫院將會設有臨床研究中心等,並推動中醫藥發展、承擔科研任務。本身是中醫的立法會議員相信,市民對中醫醫院服務有一定需求,又預料服務收費水平與市場私營中醫診所相若。
記者鄧穎琳報道
公屋申請人現金津貼下月結束 9成受訪領取者稱取消計劃影響極大
收聽


政府向合資格公屋申請人提供現金津貼的試行計劃下月30日結束。社區組織協會調查顯示,近9成有領取有關津貼的受訪者說,取消有關計劃將帶來極大影響,當中6成人說要削減生活開支,超過4成人指將無法負擔現時租金。
社協在本月透過問卷訪問330名基層住戶,當中約一半、即164人有領取有關現金津貼。社協指出,這項計劃仍有約20億元餘額,建議政府應將計劃恆常化,同時研究重推「N無津貼」等。
記者鄧鈞尤訪問了社協副主任施麗珊。
社協在本月透過問卷訪問330名基層住戶,當中約一半、即164人有領取有關現金津貼。社協指出,這項計劃仍有約20億元餘額,建議政府應將計劃恆常化,同時研究重推「N無津貼」等。
記者鄧鈞尤訪問了社協副主任施麗珊。
《透視大中華》:粵推人工智能入中小學課程 有業界倡校企合作
收聽


進入人工智能世代,廣東省政府早前公布方案,從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源等方面,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落地。
有從事人工智能製作人士說,可以按學生年紀逐步加入人工智能元素,日後可以輔助原有教學內容。她又建議,學校與社企合作,讓學生走出課室,見識人工智能如何獲廣泛應用。
為防止學生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甚至抄襲,有學者說,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政府亦要監管。
記者黃凱宜在《透視大中華》報道
有從事人工智能製作人士說,可以按學生年紀逐步加入人工智能元素,日後可以輔助原有教學內容。她又建議,學校與社企合作,讓學生走出課室,見識人工智能如何獲廣泛應用。
為防止學生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甚至抄襲,有學者說,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政府亦要監管。
記者黃凱宜在《透視大中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