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新聞特寫(2025-05-30)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5-05-30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國際調解院在港設立 李家超說帶來利益影響深遠
分段播放:
國際調解院在港設立 李家超說帶來利益影響深遠  收聽facebook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今日出席在本港舉行的《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行政長官李家超到立法會出席互動交流答問會時提到,國際調解院在香港設立,帶來的利益影響深遠,政府願意將相關專家推薦予國家,作為國際調解院的人才庫。

昨日的行政長官答問會討論兩大議題,分別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及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多名議員提出意見及關注,李家超亦不時反問議員睇法。

記者王慧蓓報道
申訴專員主動調查當局對郊區旅遊管理工作  收聽facebook
政府近年積極推廣綠色旅遊,吸引不少世界各地的旅客來港探索本地自然景觀。申訴專員昨日宣布展開主動調查,詳細審研當局對郊區旅遊配套設施的管理工作,以配合政府發展綠色旅遊及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

申訴專員公署表示,留意到有報道指有關部門未有妥善管理及維修郊區旅遊配套設施,包括郊野公園廁所不足等。公署亦不時接獲申訴,指郊區設施維修進度緩慢及配套不足。

新界東南立法會議員林素蔚表示,部分郊區的旅遊配套設施不足夠,她又說,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不少旅客和市民到郊區遊覽,但同時在一些地點亦留下大量垃圾,期望有關部門加強執法,或竪立告示牌,提醒遊人帶來的物品要自己帶走。

記者任順熙訪問了林素蔚。
中大醫學院研究:炎症性腸病患者偏年輕化  收聽facebook
中大醫學院有份領導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未來10年,本港每1千人將會有1人患上炎症性腸病,相關醫療開支每年或將超過4億港元。

炎症性腸病徵狀包括腹瀉、腹痛、體重下降等。中大表示,本港的新症數目在過去30年內上升約30倍,即由每10萬人有0.1個病例、增至每10萬人有3個病例,相信與飲食習慣轉變、幼年時期接觸的微生物減少、抗生素使用量增加等有關。

記者崔蔚恩訪問了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麥詠欣,她說,炎症性腸病患者偏年輕化,當中包括青少年。
九巴參與資助計劃 將擴展電巴車隊規模  收聽facebook
政府致力推廣電動車普及化,涵蓋私家車和公共交通網絡。九巴現時就有82輛電動巴士,行走超過50條巴士路線,昨日宣布將積極參與「電動專營巴士資助計劃」,擴展電巴車隊規模,爭取2040年將全線車隊提升為新能源巴士。

人才方面,九巴在位於沙田的九巴學院設立維修訓練工場,並籌備開辦「電動汽車高電壓維修課程」,訓練電動車維修專業人員,爭取今年內獲機電工程署認可。

記者陳曉筠訪問了九巴傳訊及公共事務部主管簡學悕。

新聞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