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新聞特寫(2025-08-21)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5-08-21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北京閱兵部隊加緊集訓 軍方稱將首次有民兵參與
分段播放:
北京閱兵部隊加緊集訓 軍方稱將首次有民兵參與  收聽facebook
今年是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會舉行盛大閱兵。受閱部隊會在長安街列陣,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檢閱。

受閱部隊正在北京市郊集訓,為閱兵做準備。國務院新聞辦昨日安排傳媒採訪,了解訓練情況。有屬於東北抗聯血脈的受閱士兵稱,曾參與國際維和任務,形容紀念抗戰勝利是為了捍衛及追求和平。

徒步方隊指揮機構辦公室副主任韓立明大校表示,今次是首次有民兵參加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形容閱兵訓練強化廣大官兵服從大局、盡職盡責的奉獻精神。

北京新聞中心記者鄧穎琳報道
閱兵領導小組:參閱裝備數量型號上百種 首次亮相新型武器裝備佔比高  收聽facebook
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表示,今次參與閱兵的裝備數量型號上百種,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佔比非常高,目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完成。

他在記者會講述今次閱兵的內涵意義,說除了宣示軍隊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亦展示軍兵種結構的嶄新佈局,而紀念勝利是為捍衛和平。

記者黃凱宜報道
有病人組織說遙距診症未必適合所有病人使用  收聽facebook
消委會研究發現,新冠疫情後仍然有不少人使用遙距醫療診症,但關注質素和監管問題。有病人組織表示,遙距診症能夠提供便利,但未必所有情況適合使用。

有家庭醫生表示,診所在疫情後已經沒再提供遙距診症,認為醫生睇症講求「望聞問切」,部分病徵如果未能聽診和觸碰評估,臨床診斷和處方藥物都不太放心。有保險業界說,一般遙距診症涵蓋在醫療保險範圍,建議業界與提供這類服務的醫生加強協調。

醫務衞生局表示,政府一貫的立場是任何醫療服務,包括當面診症或遙距服務均應由合資格醫護人員提供,並受相關醫護專業的管理局及委員會監管;有關醫護人員肩負專業責任,必須以病人利益為依歸,執業水平絕不能因應服務模式有所妥協。

發言人說,遙距醫療未必適合所有情況,尤其是病人或需實地接受臨床檢查,以作出準確的診治,當中涉及醫護人員的專業判斷。政府將確保各個醫護專業的管理局及委員會按照行業特色和實務需要,訂出並適時修訂遙距醫療的具體指引,以保障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權益。

記者陳曉筠報道
港大醫學院推以藥劑師主導 減少盤尼西林過敏錯誤標籤影響治療疾病  收聽facebook
港大醫學院表示,被標籤為一線抗生素盤尼西林過敏的病人,完成人工關節手術後的感染風險是一般患者的3倍。不過,醫學院的研究發現,被標籤盤尼西林過敏而又完成手術出現感染的病人,大部分根本並無這種藥物敏感。

港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李曦提到,很多錯誤的「過敏」標籤,是在病人年幼時因出現皮疹反應而記錄下來,這些標籤往往阻礙病人獲得最佳治療。

港大就推出以藥劑師主導,研究為本的盤尼西林過敏評估先導服務,並希望推廣出去,減少有關盤尼西林過敏的錯誤標籤。

實習記者何胤樞訪問了李曦。

新聞特寫